美国十大盟友接连投靠中国,震动白宫,奥巴马哭了!
美国在奥巴马的两任任期内从一个盛极一时的超级大国不可逆转地开始了衰落的旅程。每每遇到中国问题时美国都歇斯底里的要和中国玩命,一个不懂得国力守恒的强国注定是不会长久。
东海防空识别区、中日钓鱼岛博弈、中国推进南海控制权、人民币国际化、中俄准联盟、欧洲三强依附中国等等,这一个个的国际大事件正在一点一点地重新塑造国际政治版图。尹卓少将曾经说过“所谓的盟国不过是看着很美好的东西”,事实也正是如此,美国的盟国体系也在国际政治的剧变中开始土崩瓦解。
曾经依附美国的国家或大或小或强或弱都开始寻找新的主人,放眼世界谁能取代美国?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中国。
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南海撞机、96台海航母危机……这一桩一桩的耻辱我们早晚是要复仇的,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目前已经有十个美国盟友正在倒向中国:英国虽然衰弱了,但是在西方阵营依旧拥有无可动摇的地位,一是曾经是世界老大,而是英联邦成员很多国家元首还是英国女王,拥有很强大的话语权。
英国一直奉行追随美国的单边战略,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中国崛起,英国一直摇摆不定,在中美之间痛苦挣扎。
在总理这次访问英国,双方签署巨额大单,涉及中国出口高铁,核能,进口油气等相对敏感的交易,这也是中国高铁和核能首次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对今后国家的总体战略实施推进和国家形象的提升可以说是千金难买的好机会。
退一步讲,即使我们进口英国的油气价格略高,也是可以接受的,应为交易是双赢的,进口油气可以实现国家能源进口多远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没有几个国家敢拦阻英国的油气通道。二来,英国需要中国高铁和核能,需要大笔资金投入,进口油气几乎等同于大米换高铁,利于后续项目的资金需求。一个老牌发达国家,利用能源换我们高科技,本身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双方达成货币互换和人民币清算协议,加上高铁,核能和能源交易,旷日持久,投资巨大,英国经济从此和兔子家是荣辱与共了。
英国能做这样决定,绝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国家战略的根本转向。
中国空军的首次实战任务的海外部署的国家就是澳大利亚。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MH370客机搜寻任务是中国空军首次带实际任务的海外军事部署行动。澳大利亚很给面子,答应给中国提供军事基地。
澳大利亚属于美国铁杆级的战略盟友,是美国三条岛链战略的核心节点。然而安全利益终究架不住经济利益的驱使。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百分之八十都要出口中国,中国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几乎是控制了澳大利亚的经济命脉。
在这种背景下澳大利亚的政治选择不可避免的要选择北京。
韩国和中国虽然在几十年前算是打过一场战争,按理说应该很敌对才是。可是事过境迁很多利益关系早已发生了变化,韩国的国家利益无外乎有两个,一个事实现朝鲜半岛的历史性统一,另一个就是发展国民经济。
而这两点都和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中国在朝鲜半岛的政治影响力是举足轻重的,对朝鲜的政治走向具有很强的控制力,如果未来中韩联手加上中国的政治操作,实现朝韩统一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外一点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韩国很多大宗商品都出口到中国,在中国城市的马路上随处都可以看到韩国品牌的汽车,朴槿惠总统刚一上任首访的国家就是中国,从这就可以看出中国对于韩国的重要性。关于中韩结盟的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土耳其是一个北约国家,也属于美国铁杆级的盟友。然而土耳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大国梦想的国家之一。土耳其从来都不甘愿为美国人所驱使。
若想政治独立首先系于国家安全命脉的军工得独立,中国刚好为土耳其提供了这一机会。近期中国红旗9防空导弹仍然在参与土耳其的招标,土耳其政府非常倾向于选择中国货。
这也只是个开始,美国等西方国家给土耳其政府施加了非常大的压力,即使红旗竞标失败,也阻挡不了以后中国军品疯狂涌入土耳其。
土耳其在军工产品上换装中国货,同时也就意味着土耳其在政治立场上要靠拢中国。
新加坡是世界上仅有的一个由海外华人组建的国家实体。新加坡在对外战略选择上是非常务实的,在“美强中弱”的时期新加坡会毫无顾忌的投靠美国加入反华联盟。
但是一旦中国成为霸主,新加坡也会利用自身的华人基因的先天优势配合自身独特的战略地位来倒向中国。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很大程度上也是借鉴了新加坡的发展经验,毕竟都是华人有很多东西也是共通的。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经如此评论中国:21世纪全球将进入中国世纪
第六个倒向中国的美国盟友:德国
默克尔的连任将会对中德以及中欧关系产生积极影响,中德关系将在中德新一届领导层的有效沟通下,不断向前发展。并且紧密的中德关系将会对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产生示范效应,促进中欧关系的积极发展。
评论称,在默克尔的第二任期内,她主动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德关系不断走近,并被视为中欧关系的典范。在新一届任期内,默克尔没有理由扭转目前中德关系不断走进的发展方向,中德关系将在中德新一届领导层的有效沟通下,不断向前发展。
评论认为,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德之间的经济合作颇为紧密。德国有技术,中国有市场,这是中德经济合作不断前行的基础。作为老牌工业强国,德国的制造业技术相当发达。
在全球制造业不景气的背景下,德国需要寻找更广阔的市场,来稳住德国的经济走势。而中国对制造技术的渴求是德国主动加强中德关系的重要推动力之一。